李炳辉是一名90后,在广州倍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“倍绣”)担任生产技术员。该公司所生产的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(也称“倍绣胶”)主要用于临床外科止血,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创面和腔镜手术——虽然不是防疫产品,但预计疫情过后的市场需求会反弹式增长,所以倍绣在2月10日复工。
倍绣在厂区的人员共有172名,包括自己的员工134名和38名长期驻厂的服务商。截止2月10日,95%的员工可以复工,剩下9人因交通管制尚未复工,其中6人在湖北,3人在其他省份。
在如此严峻的疫情下,要做到安全复工并不容易。倍绣除了严格遵守各级政府的防疫措施之外,还制定了多达13项内部应急措施,想尽一切办法保证人员健康和生产安全。复工以来,每天都有70-80名人员在厂区内,李炳辉也是其中的一员。“我非常理解复工的急迫性,疫情结束后,这时候我希望手术量恢复的时候,患者们能用上倍绣胶。”
然而,这些应急措施极大改变了李炳辉的工作和生活规律,贯穿他工作、生活和出行的每一个环节。 “我需要自觉遵守和严格执行所有应急措施。” 不仅是李炳辉,也是倍绣所有在厂员工的真实写照。
2月18日早上,他出门前自测体温,无异常后戴好了口罩准备出门上班。
接送上班的公司巴士准时赶到,按照规定,司机拿起电子体温计给他测体温。
来到公司厂区入口,“全副武装”的保安再次对李炳辉做一次体温监测。为了确保绝对安全,排队的员工必须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。
进入公司第一步不是去到办公室,而是必须先到指定清洁场所洗手。
他来到食堂,同事在排队吃早餐,要保持距离,降低密切接触的可能性。
食堂实行一人一桌,统一面向通风口,不许交谈,尽快吃完腾出位置进行消毒。
他也尽量少去使用电梯,因为只允许一人一梯,按钮需隔着纸巾,减少接触风险。
回到工作岗位,之前是指纹考勤,但这段时间已经取消了这个规定,改为线上健康打卡。
他找到了一个临时办公的位置,光线好,旁边也没有人。然后,打开了线上会议,发现同事们都在了。
开完会,他进入了一般洁净区更衣,因为他要在 D级洁净区操作离心机和搅拌罐。以往,除了穿上连体套装,需要戴上一个外科口罩,复工后需要再加一层口罩。
午餐时,食堂不断播放着各种防控宣传知识和用餐指引。
午餐后,他前往口罩预约点登记领取工会派发的口罩。
下午的工作完成后,他用纸巾隔着推开了楼梯防火门,准备离开。
换好口罩之后,他把用过的口罩捆好扔进了公司制定的回收桶。
班车司机再次测量体温后,他坐在班车上,其他同事也自觉地保持了较大的距离。
这一天下来,他自己做了统计——算上进出小区的测体温,一共接受了5次体温监测,还有20多次的洗手和消毒。“除了睡觉,我基本都在防疫中度过。”李炳辉表示,“保护好自己,也是保护了同事和产品,相信我们都能安然度过。”
(文章来源: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)